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

2014寶藏巖燈節展覽

已經有段時間沒在春節期間賞燈,今年騰出幾個時段去寶藏巖逛了一下,在主辦單位的努力之下,果不其然,燈飾也可以很文創,這是個難得的賞燈行。

寶藏巖居民《寶村點燈》
 

寶藏巖自力造屋時期常用材料如鵝卵石、木窗門,以及將各家戶認為象徵一盞溫暖燈火的、具有特殊意義的小物件灌注成透明磚塊。。這道造型磚牆揉合了寶藏巖居民對家的情感以及自力造屋的精神,搭配燈光配置,讓到訪的遊客凝視這些充滿溫度的記憶瞬間。

黃沛瀅 《喜悅》
喜悅 是光的一種和弦 
混充著悠揚的節奏 輕飄
如果這種感受可以化約成一種分子的樣貌
可能它會像童年記憶中的汽水那樣 刺刺的、甜甜的
或者它會像活脫抗奮的紅血球那樣 跳躍著、游離著
總之 它肯定是炫麗的、奪目的一種心境
一種來自深處源源不絕的、開懷的 亮


任大賢X陳永剛 《線代城》


以鐵線架出各式幾何框架,以呼應寶藏巖聚落的形貌。


莊志維《裝置微光計畫:附生》















希望藉著眾人合力利用光線,勾勒出過去巷道燈火通明的情景,也因不同人的參與此微型裝置,使得空間樣貌隨人改變也重新開始人與人、人與空間的關係。

Ivan Juarez《共生》

交大跨領域藝術團隊 《捉光踏影》



林人中《悲傷假期》

黃蘭雅 《水花漂》
人對應於自然、環境與生命的姿態,決定了彼此之間的關係方式,而此關係方式是互動共生的。水面場域與作品產生多樣化的物理性對應關係,並導引釋放出場域中的非現實能量。水面場域與作品產生多樣化的物理性對應關係,並導引釋放出場域中的非現實能量。



洪素珍 《紅竹音》
這些年來,人們早已習慣時時把耳機插在耳朵裡了;因此,作為藝術家,洪素珍希望能提醒人們周遭聲音的美。這件裝置主要的媒材是竹子。此種螺旋狀的結構在史前文明中相當常見,台灣原住民的生活圈裡亦廣為使用。在豐沛的陽光下,作品的影子不時跳躍,在地上形成不斷改變的律動。每當微風吹來,吊著的竹枝便互相碰撞,像中空的風鈴一般,敲出流洩的聲響。觀眾在螺旋狀的裝置裡走動,用手輕拂吊掛的竹簾—— 他們也像自然的微風一樣,在這件戶外的聲音裝置作品中,化身為作曲家和演奏家。


除了上述主題燈之外,還有很多地方值得去探索,分享幾個不錯點給各位:


陳萬仁《回憶之舞》

Hank《萬盛溪》


Hank《寶藏巖天空》


Hank《景畫》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